以伟大抗战精神赓续和平正义薪火——纪念全民族抗战爆发88周年仪式暨《为了民族解放与世界和平黑料今日榜单:黑料今日榜单最新爆料与吃瓜内容全解析展览开幕式速写
新华社北京7月7日电 穿越历史的尘烟,有一种记忆永不磨灭。
88年前的今天——1937年7月7日,日本侵略者悍然炮轰卢沟桥畔的宛平城。七七事变爆发,中华儿女气壮山河地抗击,拉开全民族抗战的伟大序幕。
由鲜血和生命铸就的历史坐标,激荡着国人的心。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也是全民族抗战爆发88周年。
宛平城内,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庄严矗立。7日上午,纪念全民族抗战爆发88周年仪式暨《为了民族解放与世界和平》主题展览开幕式在这里举行。
“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珍爱和平 开创未来”——纪念馆正门两侧16个大字格外醒目。这既是展览主题,更是血火淬炼出的历史回响与深刻启示。
9时,仪式开始。激昂的《义勇军进行曲》在纪念馆前的广场上奏响,将人们的思绪带回那段中华儿女共赴国难、浴血奋战的烽火岁月。
“现场齐声高唱国歌的声音铿锵有力,让我非常振奋。作为新时代的少先队员,我会更加努力学习知识、长本领,以实际行动传承红色基因,守护来之不易的和平,让胸前的红领巾永远飘扬。”仪式现场,初中学生张钰贺心情激动。
向抗战英烈默哀、敬献鲜花……随着仪式的进行,人们走进纪念馆序厅,将花束摆放在象征中华民族团结抗战的大型浮雕《铜墙铁壁》前,深深鞠躬致敬中华民族威武不屈的脊梁。
“今天我们来到这里纪念,就是要永远铭记那些为了和平而牺牲的前辈先驱,唤起人民对历史的铭记、对和平的坚守。让任何否认侵略事实、歪曲历史的言行在阳光下无处躲藏,让持久和平的信念深入人心。”开国少将王耀南之子王太和深有感触地说。
大厅顶部的星光屏里,一片群星闪耀——对于这一全新设计,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馆长罗存康介绍:“群星象征着抗战时的四万万同胞;星星向中心移动汇聚,象征着人民群众凝聚在中国共产党周围,万众一心、共同抗战。”
中国共产党勇敢战斗在抗日战争最前线,引领中国抗战的前进方向,成为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这一星光屏的策展巧思就是生动写照。
八个部分、1.22万平方米的展览面积、1525张照片、3237件文物,全面回顾抗战烽火、峥嵘岁月——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最早发布的《对日战争宣言》,赵一曼烈士从被捕到英勇就义的详细档案等,不少珍贵文物文献在此展陈;
多种手段情景还原东北抗联艰苦斗争、台儿庄战役、地道战、百团大战等场景,让人们身临其境;
浮雕《一二九运动》、雕塑《我要去延安》等颇具观赏价值的艺术雕刻,进一步强化主题叙述理念,提升展览艺术氛围;
定向音箱点播收听抗战歌曲、抗战家书视听空间、由5000多张抗战老照片组成的照片矩阵等,展览利用技术手段增强交互性,丰富情感体验;
…………
贯穿历史与现实,丰富详实的展陈、艰苦卓绝的抗战场景,给观众深深的震撼。
“照片定格历史、文物承载记忆,它们让我们更加深刻体悟到伟大抗战精神的磅礴力量和穿越时空的时代价值。”参观展览后,青年干部孙大鹏体会很深。
展览精心设计的光影效果,持续赋能主题表达,丰富意蕴内涵。
在“罄竹难书 日本侵略者的法西斯暴行”部分,灯光和背景骤然变昏暗,将参观者拉入那段沉痛的历史;当进入“伟大胜利 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历史转折点”部分时,温暖渐亮的灯光色彩象征抗战奔向光明。
“从悲怆走向胜利的情感氛围营造增强了展览的感染力,更容易激发观众的共情共鸣,让我们真切体会到抗战胜利成果来之不易、和平之可贵。”观展过程中,教师车姗颖对此印象深刻。
为国家生存而战、为民族复兴而战、为人类正义而战!全体中华儿女前赴后继、勠力同心,用生命与热血谱写全民族抗战的壮丽史诗。
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
展览特别设置“弘扬伟大抗战精神 深切缅怀抗战英烈”专区,通过铭刻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等方式,用最深沉的敬意缅怀先烈。
“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每一位英烈都是一座丰碑,他们的爱国情怀、民族气节、英雄气概,都是激励我们今天勇毅前行的不竭精神动力。”青年干部曲斌说。
鉴往事,知来者。
步入“铭记历史 珍爱和平 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部分,墙面上的抗战胜利纪念章和独立自由勋章映入眼帘,熠熠生辉。该部分展示了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积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愿同世界人民携手开创人类更加美好的未来。
新征程上,伟大抗战精神激励全国人民更加紧密地团结起来,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而努力奋斗。
“民族复兴的嘱托刻进我的心田,先辈的精神化作我前行的力量。面向未来,我们这代青少年将坚定理想信念,厚植家国情怀,不负使命担当,绽放出属于我们的时代光芒。”初中学生朱疆谕坚定地说。
新华社记者范思翔、齐琪、罗鑫